“五老”对话新农人,共绘阳山水蜜桃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11-03 16:25 浏览次数:【字号:默认 大 特大】
2025年10月31日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阳山水蜜桃高质量发展‘五老’对话会”在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山里个山乡创学院举行。本次活动由无锡市惠山区农业农村局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与江苏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联合主办,旨在汇聚老一辈专家的智慧,为阳山水蜜桃产业的中坚力量——中青年规模种植户们答疑解惑、指明方向。对话会由局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周群演主持。

与以往会议不同,本次对话会的主角是8位充满活力的中青年桃农,他们中不乏研究生学历的高知新农人及合作社、家庭农场、规模种植户、企业负责人。而坐在他们对面,耐心解答的则是以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二级研究员郑建初为首的资深专家团,以及赵逸人、孙建勤、杨文兴等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土专家”。围绕水蜜桃高质量发展的四大主题、八个具体问题,新老两代桃子从业者展开了一场深度碰撞与智慧交流。
模式变革:规模化、宜机化、生态化成共识
面对薛晓东提出的“如何持续成功进行规模化生产与销售”问题,土专家杨文兴结合数十年实践,给出了“标准化、分级化、品牌化”的清晰路径。他强调,从生产端的统一管理到销售端的全渠道矩阵,每一个环节都需精准把控,尤其要借助智能分级与专业冷链物流,突破发展瓶颈。
机械化是规模化的重要支撑。针对张烨琳关于“如何快速实现桃园机械化”的提问,专家余汉清用一组数据展示了前景:在建勤家庭农场,通过宜机化改造和树形重塑,机械化作业率已达86%,亩均用工大幅下降47%,节约成本超3000元。这为在场桃农描绘了一幅“机器换人”、降本增效的生动现实。
生态化则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专家郑建初在回答李小鹏的提问时,系统阐述了从“化学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型的核心理念。他指出,要通过重建土壤生态系统、构建病虫害生态防控体系,打造健康、自维持的果园,最终实现提升果实风味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双赢。

技术赋能:从树形修剪到健康桃园管理
在“树形重塑”主题下,专家孙建勤就罗圣康关心的“长枝修剪”技术进行了要点剖析。他强调,此项技术的关键在于转变“短截更新”的旧观念,转向“梳枝长放”的新理念,并需因树制宜,与夏季修剪和精细肥水管理配套,耐心完成过渡。
如何构建一个健康的桃园?胡强、胡倩文与杨晓中的提问聚焦于土壤与栽培。余汉清和孙建勤两位专家指出,健康土壤是根基,需通过控制含水量、补充有机质和有益菌群来培育;而科学的健康栽培措施则包括清晰的树形结构、生草栽培、平衡施肥等,多管齐下才能筑牢桃树健康生长的防线。

绿色防控与未来展望
针对曹国顺提出的绿色防控问题,专家赵逸人给出了一套综合方案:从源头控制病虫,到以梨小食心虫为主要靶标进行综合诱杀,再结合精准的预测预报进行适期用药,从而实现农药减量与质量提升的双重目标。
最后,专家周建涛为杨晓良及所有与会者描绘了一幅令人振奋的产业未来图景。他指出,阳山水蜜桃的未来之路将是品种优化与数字赋能并举,通过基因保护、数字果园管理实现产业升级;同时,要在品质溯源、产业链延伸、绿色可持续发展上深耕,并大胆开拓全球化市场,让这颗“甜蜜的果实”香飘世界。
整场对话会气氛热烈,务实高效。以独特的传授、交流方式,在中青桃农中注入正能量、传播新知识、孕育新动能。与会的中青年桃农代表纷纷表示,通过这场跨越代际的对话,他们不仅深刻认识到高质量发展的紧迫性与重要性,更从老专家们倾囊相授的“锦囊妙计”中,清晰地看到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对阳山水蜜桃产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与干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