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无锡市农业农村局网站    
  1. 本站支持IPV6
  2. 繁体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农业供给侧改革

落实关键措施 提高秋种质量 ——2025年秋播技术指导意见

时间:2025-09-29 11:13    来源: 无锡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字号:默认 特大

信息索引号
014007684/2025-00068
生成日期
2025-09-29
公开日期
2025-09-29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无锡市农业农村局
效力状况
有效
文件下载
内容概述
今年我市秋播工作总体思路是以“种足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效益”为目标,以“推广高产综抗品种、提高播种质量、加强播后管理”为核心,通过推介应用高产专用综抗新品种,集成应用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发挥农机农艺结合优势,做好种子处理、施足基肥、落实“四适...

显示全部表格信息

  小麦、油菜是我市秋播的主要粮油作物,抓好秋播布局落实和秋种质量提高是赢得明年粮油生产主动权的重要基础。今年我市秋播工作总体思路是以“种足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效益”为目标,以“推广高产综抗品种、提高播种质量、加强播后管理”为核心,通过推介应用高产专用综抗新品种,集成应用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发挥农机农艺结合优势,做好种子处理、施足基肥、落实“四适”播种和三沟配套等关键措施,提高播种质量,确保小麦、油菜实现一播全苗,为壮苗越冬奠定基础。主要抓好以下措施落实:

  一、坚持应种尽种,筑牢稳产根基

  小麦是我市第二大粮食作物,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的35%左右,承担着保障区域粮食稳定供给的重任;油菜是本地主要油料作物,也是养地作物,同时还兼有观光功能,种好油菜既有利于保障油料供给,也有利于优质稻米生产和美化环境。各地要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要求,做好各项惠农政策宣传落实,充分调动农户种粮积极性,按照宜麦则麦、宜油则油的原则,确保秋播小麦、油菜面积只增不减,全面夯实粮油稳产保供基础。

  二、选用优质高产品种,调优品种结构

  在选择品种时,要充分考虑品种的抗寒性、抗病性、分蘖能力以及产量潜力等特性。小麦上:突出高产、专用、综抗(主要是抗赤霉病、白粉病等),根据近年来试验示范和生产实践,2025年秋播我市小麦品种布局以扬麦34、扬麦25、扬麦39为主,搭配种植扬麦33、苏隆128,扩大示范扬麦45、扬麦46、瑞华麦598、镇麦18等品种,进一步示范扬麦系列、镇麦系列、盐麦系列新品种。油菜上:根据近年来试验示范结果,宁杂1818、宁R101、宁杂182、沣油737等产量和综合抗性较好。

  三、提高耕整地质量,打好耕种基础

  耕作整地水平是决定秋播质量的关键因素,各地要坚持秸秆高质量还田与高质量整地播种协同提升。具体要抓好以下“三个到位”:

  1、碎草匀铺要到位。水稻灌浆期落实湿润灌溉、干湿润交替,收获前一周断水,为小麦、油菜适墒播(栽)种创造条件。确保前茬收获机械切碎和匀铺装置高效可靠,留茬高度控制在10厘米以下、碎草长度控制在5厘米左右,并铺撒均匀。对于留茬和碎草长度过长的田块,可采用专用秸秆粉碎机进行粉碎,粉碎机要匀速行驶、贴近地面,确保留茬及秸秆粉碎彻底、分布均匀。有条件的地区,可选择在晴好天气,通过机械化打包与人工清理相结合的方式将秸秆离田。

  2、深埋匀埋要到位。墒情适宜时,根据农机条件可采用耕翻、深旋耕等方式埋草整地。旋耕埋草关键在于低速行驶、墒情适宜,耕翻机械尽可能选用265大刀进行深旋深翻,确保旋耕埋草深度达到15厘米以上。土壤湿度过大或遇连阴雨天气时,首先要采取开沟排水降渍措施,创造适宜的土壤墒情条件。

  3、整地作业要到位。对田块不平整的要利用秋播期进行整田平地,为适深播种和提高化除封闭效果创造条件。

  四、抓好“四适”播种,筑牢丰产根基

  小麦生产“七分种,三分管”。各地要通过精准落实播种环节,构建“苗全、苗齐、苗匀、苗壮”的适宜群体,为实现“足穗大穗、增粒增重”打下坚实基础,也是增强抗逆应变能力的前提。

  1、抓好适期播种,实现一播齐苗。秋播工作突出一个“抢”字。各地要努力晚中争早,最大限度压缩过晚播小麦、油菜面积,为实现平衡增产打好基础。我市小麦适期播种范围是10月底~11月15日前,适期播种能够确保作物在冬前有足够的积温形成壮苗,安全越冬;若播种过早,易导致麦苗旺长,抗寒能力下降,冬季遭遇低温时易受冻害;播种过晚,冬前积温不足,麦苗生长瘦弱,分蘖少,不利于“足穗大穗”的形成。直播油菜力争在10月20日前播种,移栽油菜在11月上旬移栽。

  2、抓好适量播种,构建适宜群体。各地要指导农户降低播种量,提高播种质量,确保亩基本苗达到目标数量,构建合理的群体结构,实现节本高产增效。小麦播种量应根据播期早迟、种子发芽率高低及田间出苗率等因素综合确定。适期早播的(10月底),播种量控制在8~10公斤/亩,基本苗12万左右;适期播种的(11月初-11月15日前),播种量控制在10~12.5公斤/亩,基本亩15万左右;播种偏晚的(11月20日后),要适当增加播种量,每晚播1天,亩播种量增加0.5公斤左右,但最多不超过20公斤/亩。油菜推广双株移栽,确保亩栽足8000株,直播油菜基本苗2万以上。

  3、抓好适墒播种,防止烂耕烂种。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土壤“抓土成团、轻丢即散”是小麦播种的最佳墒情,土壤墒情适宜(土壤相对含水量70%~80%)时播种,既有利于机械作业,提高整地和播种质量,也利于播后及时出苗。土壤湿度过大或遇连阴雨天气时,要掌握“宁迟勿烂”的原则,首先要采取开沟排水降渍措施,创造适宜的土壤墒情条件,避免烂耕烂种、僵苗不发。

  4、抓好适深机播,促进匀苗壮苗。播种深度对小麦播种质量及出苗后苗体素质影响很大,各地要坚持适深播种,促进匀苗壮苗。根据大面积生产经验,旱茬小麦播种深度控制在3~4cm,稻茬小麦控制在2cm左右。在确保秸秆还田和耕整地质量的基础上,墒情适宜时建议采用机械条播、带状宽幅条播、均匀撒播等方式播种。播种前要测试播种机播量精度和深度,以精准控制播种量,做到落籽均匀、播深适宜、深浅一致,防止深籽、露籽、丛籽,确保一播全苗。

  五、科学肥料运筹,促进绿色高效

  以“按需供肥、减量增效”为核心,在满足目标产量的前提下,精准匹配小麦不同生育期的养分需求,优化肥料种类与施用方式,实现“丰产、绿色、高效”的生产目标。

  1、控制氮肥总量。根据无锡地区大面积生产经验,亩产400公斤小麦总施氮量一般掌握在16kg左右纯氮,并结合土壤基础肥力配施适量磷钾肥。各地要根据地力状况、产量水平、品种、墒情、天气等条件合理确定施肥量和基追肥比例。

  2、确保施足基肥。适期播种的,基施氮量占一生总氮量的50%左右,可亩施45%复合(混)肥或配方肥25~30公斤+尿素10公斤;秸秆还田量较大的田块要适当增施氮肥,基施氮量占一生总氮量的60%左右,防止秸秆腐熟过程消氮争氮影响壮苗;推迟播种的,应以基施复合(混)肥或配方肥为主,适当减少基氮肥施用量和比例。

  3、应用新型肥料。积极推介应用以缓(控)释肥、生物有机肥、水溶性肥料为代表的新型肥料,精准匹配小麦“苗期促根发蘖、拔节壮杆促穗、灌浆提质抗倒”的需肥规律,减少人工、物料成本,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六、落实抗逆措施,提高抗灾能力

  1、做好药剂拌种。针对小麦黑穗病、纹枯病等系统侵染病害与土传病害发生情况,根据植保部门技术指导意见选用相应药剂拌种处理。

  2、做好沟系配套。根据各地实践,获得高产田块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田内外沟系配套完善,排水畅通,这是太湖地区小麦、油菜高产稳产的重要保证。板茬播种或还草田块可通过提高开沟密度和深度,增加沟系取土量覆盖畦面,防止露籽现象。

  3、做好镇压化控。秸秆还田入土后容易造成土壤暄松,跑墒透风,抗旱、抗寒能力下降,遇干旱年分容易造成出苗不齐、干冻死苗。适度镇压,可弥合土缝,保墒防冻,促进出苗。对未拌种化控,冬前和初春出现旺长趋势的麦田,要采取镇压或化控等措施,适度抑制旺长。

  4、做好草害防控。草害成为近年来影响小麦、油菜产量提高的一大障碍。各地要立足以“播后封闭为主,茎叶处理为辅”的草害防控策略,同时茎叶处理应“以冬前化除为主,春季化除为辅”,争取化除主动权,切实控制草害。冬前封闭、化除要选准对路药剂,在播后苗前墒情适宜时进行,确保防除效果,减少化除次数,同时要注意避开寒潮来临前用药,防止药冻害的发生。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

综合值班电话

综合值班电话

综合
值班电话

农机安全举报电话

农机安全举报电话

农机安全
举报电话

智能问答

智能问答

无锡普法

无锡普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