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无锡市农业农村局网站    
  1. 本站支持IPV6
  2. 繁体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农业供给侧改革

2021年秋种基础及当前管理意见

时间:2021-11-30 13:10    来源: 无锡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字号:默认 特大

信息索引号
014007684/2021-00082
发文日期
2021-11-30
公开日期
2021-11-30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无锡市农业农村局
公开形式
网站、文件、政府公报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期
长期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主题
农业、林业、水利--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体裁
意见
关键词
农村,农民,农民负担
文件下载
内容概述
2021年秋种基础及当前管理意见

显示全部表格信息

  今年秋收秋种期间由于水稻部分倒伏,加上外来机械少、烘干能力受限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水稻收割进度慢、收获期拉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麦的播种进度与播种质量。11月9日后持续晴好天气,墒情较适宜,有利于小麦播种。据农情调度,截止11月25日,全市小麦播种面积占总面积的98.69%,略快于上年同期。当前,秋种已近尾声,各地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一种就管上来,因地、因苗、因墒制宜,加强分类指导,力争冬前早发壮苗,确保麦油安全越冬,为明年夏熟丰收打好基础。

  一、秋种基础情况及存在问题

  1、小麦种植面积增加。由于各级政府对粮食安全高度重视,加之今年夏收小麦收益较好,农民种麦积极性有所提高,小麦种植面积较去年有所增加。据各地农技条线初步调查,今年全市小麦种植面积57.52万亩,与上年同口径比增加1.17万亩。

  2、播种质量总体较好。由于秋播期间天气总体有利,大面积播种质量相对较高。主要体现在:一是沟系配套比例增加。据推广条线调查,今年机开沟比例提高,全市沟系配套面积达90%左右。二是秸秆还田质量有所提高。通过多年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秸秆切碎比例较高,部分农户能做到秸秆半量还田,稻草还田质量有所提高。

  3、品种更加分散。据各地农技推广部门调查,今年秋播小麦品种以宁麦、扬麦、苏麦系列为主,宁麦主要以宁麦13号、宁麦26号为主,占比29.3%,扬麦主要以扬麦25号、扬麦28号为主,占比24%,苏麦主要苏隆128和苏麦188为主,占比18.1%,主体品种不够突出。

  4、苗情和管理差异大。一是小麦播种历期长,苗情不平衡性大。虽然今年秋收开镰提早,但由于部分田块水稻倒伏和机械受限等因素影响,导致水稻收割、小麦播种历期拉长。据各地秋种基础调查,今年全市10月底前播种面积占5.6%,较去年同期减少3.3%,11月10前播种的占46.7%,与去年基本持平,11月10日-20日播种占比33.2%,11月20日后播种的晚播麦面积占14.5%,较去年增加3.9%,至今仍有部分田块小麦未播种。由于播期拉长,导致苗情差异大。从近期踏田调查情况看,秸秆还田到位、10月底和11月初播种的小麦,叶龄在2.5叶左右,11月10日后播种的小麦基本还未出苗。二是基肥施用量不足,壮苗越冬有难度。由于肥料价格上涨,加上今年稻谷收购价格低于预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户投入积极性。据农技条线调查,今年小麦基肥亩施用N、­P2O5、K2O用量分别为4.19公斤、4.1公斤和3.69公斤,氮肥用量较上年减少0.57公斤/亩,全市“白田”播种面积约3万亩,小麦胎里不富,壮苗有难度。三是草害、冻害威胁,冬前管理任务重。从近期踏田情况来看,出苗田块中部分田块草害明显,未出苗田块冬前化除的几率不高,冬春草害威胁大。另外,受“拉尼娜”气候影响,极端低温出现早、频次多,不利于晚播小麦苗情转化升级。近期两次气温断崖式下降,已造成部分小麦幼苗不同程度冻害,尤其是秸秆还田量大、铺洒不匀的田块和覆土盖籽不到位,露籽麦多的田块,苗体抗寒能力弱。要控制草害,减轻冻害,冬前管理时间紧、任务重。

  二、当前田间管理技术措施

  针对今年秋种基础情况及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强化一种就管,加强冬前田间管理,促进壮苗越冬,抓好以下技术措施落实。

  1、分类指导,夯实基础。一是抓紧秋种扫尾工作。各地要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利用当前晴好天气,抓紧秋种扫尾,晚播田块适当提高播种量,确保拿到适宜的基本苗。二是适度镇压、增加覆盖防冻害。对尚未出苗的田块要抓住当前墒情抓紧镇压,对已出苗田块在3叶后及时镇压,特别是对稻草还田量较大、表土层煊松的麦田要重点镇压,镇压应掌握在日平均气温 3℃以上、表土干白时进行,并遵循“干压湿不压、暖压冻不压,压大苗不压小苗”的原则,确保根土密接,提高保墒防冻能力,有条件的地方也可增施土杂肥覆盖或增开田内沟系覆土增加覆盖。三是及时补开、疏通沟系防渍害。对沟系不配套的田块要及时补开沟,已开沟田块要疏通沟系,达到内、外沟通畅,确保雨止田干。

  2、早施苗肥,促蘖促平衡。根据小麦亩产350公斤左右、亩施氮肥16公斤左右、氮肥前后比例6:4的要求,基苗肥应施足纯氮9~10公斤/亩。 “基肥不足苗肥补”,对白田下种或基肥用量不足的麦田,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抓住降雨前的有利时机,补施苗肥或分蘖肥;适期播种的一、二类苗建议在3~5叶期根据苗情可适量施用壮蘖(平衡)肥,每亩尿素5~7.5公斤,促进大分蘖生长;冬前茎蘖数不足的田块,应根据苗情尽早追肥促进分蘖,施肥量可适当增加到每亩尿素7.5~10公斤。

  3、科学化除,控制草害。小麦田化除遵循冬前为主、春季为辅的原则,对目前未化除或化除效果不理想的田块,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查明小麦苗情,草情和墒情,准备好药剂,冬前化除宜早不宜迟,抢抓冷尾暖头,注意避开低温寒流,即施药前3天、后5天日平均气温不能低于5~8℃,防止低温药冻害。

  此外,各地要积极争取资金开展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创建和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推进科技增粮。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

综合值班电话

综合值班电话

综合
值班电话

农机安全举报电话

农机安全举报电话

农机安全
举报电话

智能问答

智能问答

无锡普法

无锡普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