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总结
时间:2025-02-12 09:08 来源: 研究促进处 浏览次数:224【字号:默认 大 特大】
- 信息索引号
- 014007684/2025-00006
- 发文日期
- 2025-02-12
- 公开日期
- 2025-02-12
- 文件编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机构
- 研究促进处
- 公开形式
- 网站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有效期
- 长期
- 公开程序
- 部门内部审核后公开
- 主题
- 农业、林业、水利--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 体裁
- 其他
- 关键词
- 经济,农村,农民,乡村振兴
- 文件下载
- 内容概述
- 2024年,无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全市乡村振兴工作步伐稳健、成效明显。
显示全部表格信息
2024年,无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全市乡村振兴工作步伐稳健、成效明显。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决扛稳“三农”工作政治责任。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定期听取高水平建设农业强市工作落实情况等工作汇报。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多次深入农村基层一线,开展调研、走访、座谈,研究推进工作。出台《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落实农业现代化走在前重大要求扎实做好乡村全面振兴工作的实施意见》,召开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部署耕地保护“三提两严”行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百村提优、百村帮促”行动、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等工作。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建立市领导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建强乡村人才队伍,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全覆盖驻点“两重两弱”村(社区)。持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一般公共预算支农投入持续增长。严格落实土地出让收入优先支持乡村振兴政策,全市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达到8%。统筹安排新增用地计划和存量用地保障乡村振兴用地需求,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实现应保尽保。
二、扛稳政治责任,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牢记“国之大者”,认真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稳步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障水平。扎实推进耕地保护“三提两严”(提增数量、提优布局、提升质量和严守底线、严格执法)行动,深入推进耕地集中连片整治工作,有序开展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国家试点。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保持稳健增长,地方国有粮食现代型仓储设施覆盖率达100%。强化“菜篮子”责任落实,抓好蔬菜、畜禽和水产品等重要农副产品生产供给,蔬菜、生猪、水产品产量稳中有增。
三、聚力提质增效,加快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立足特色主导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多举措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强化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延伸拓展产业链条,全市新获批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1个,新增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品牌2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家。强化园区管理建设,宜兴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全市国家级农业园区数量居全省首位。强化重大项目招引,全市开工建设省级农业农村重大项目91个,年度完成投资80亿元以上,科技自强类、数字农业类、绿色发展类、产业融合类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占比50%以上。强化科技装备支撑,深入推进“部—省—市—县”四级农业农村大数据互联互通试点,建成高标准农田建设综合监管、智慧农机综合监管、渔业规模化发展信息管理等6个市级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应用场景。强化现代种业创新发展,“太湖稻”“太湖三白”“河荡三青”“长江三鲜”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中心建设有序推进,2个地方鸽品种入选国家畜禽遗传资源。
四、注重系统谋划,有序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城乡统筹谋划、系统布局、整体推进,着力打造功能完备、设施完善、特色鲜明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大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带)建设,优化片区布局,突出建设重点,宜南“茶乡竹海山水画廊”、锡东“稻香吴韵”、惠山江南桃花源等3个片区入选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培育名单。持续提升乡村规划设计水平,着力改善农村住房条件,推进全市规划发展村庄启动现代“美丽农居”建设。纵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全市镇(涉农街道)、行政村(涉农社区)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全覆盖,新增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83个、省级传统村落8个。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制定《无锡市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2024年版)》,推动农村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深入实施“精网微格”工程,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五、突出民生导向,提高农业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道路,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健全农民增收机制,不断提升强村富民水平。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7078元,同比增长5.5%,城乡居民收入比保持苏南第一。优化乡村创业就业环境,深入开展春风行动等品牌化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建立“创业护航员”服务基地机制,落实金融信贷、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租金补贴等政策。加快村级集体经济转型,创新开展“百村提优、百村帮促”行动,组织市、市(县)区两级部门单位、国有企业与重点提优村、重点帮促村挂钩共建,协同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和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农村地区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115元。
六、坚持守正创新,积极稳妥深化农村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注入动力。深化土地承包“三权分置”改革,探索二轮承包延期平稳衔接机制,锡山区东港镇湖塘桥社区入选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省级试点。稳慎探索出租、入股、合作等农村住房盘活利用方式,加强和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有序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开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专项清理整治,联合国资平台创新构建“政府引导+企业运营+市场配置”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运营模式。以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服务为目标,积极探索构建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2025年,无锡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启动编制“十五五”全市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制订相关专项政策意见,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无锡新实践的“三农”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