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无锡市农业农村局网站    
  1. 本站支持IPV6
  2. 繁体版
当前位置:首页/政声传递

【安徽】“五彩”触电 土货出村 萧县“摘帽”故事

发布时间:2020-11-09 10:29    浏览次数:【字号:默认 特大

  皖北平原、气候适宜,玛瑙红般的葡萄,历史悠久、品质上乘,皮薄汁多既酸又甜。

  黄河故道、水土肥沃,白里透粉的桃子,个头圆润、肉质细腻,咬在嘴里甘甜十足。

  还有优质的白山羊、“蔬菜之王”芦笋、营养丰富的胡萝卜……这些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土特产,如今在萧县都可以网上“一键下单”。

  近年来,萧县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围绕葡萄、胡萝卜、辣椒制种、芦笋、白山羊等特色产业,打造紫、黄、红、绿、白“五彩”扶贫产业品牌,并不断扩大水晶梨、精品桃等地方优质水果品牌效应,助推农产品触网,优化升级农村电商,激发群众电商创业、就业内生动力。截至目前,全县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9.64万户21.29万人减少1854户3402人,贫困发生率从16.97%降至0.27%,8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以前,梨子几毛钱一斤,现在家门口电商收购,套袋梨能卖上1块5毛钱一斤”

  一根网线、几部手机,农产品销售驶上“高速路”

  打印机“哗哗”吐着单子,没多会儿便垒了一尺高。李令奇麻利地撕下不干胶底纸,将快递单依次贴到打包好的箱子上,里面装着从乡亲们那里收购来的梨子,即将发往全国各地。

  李令奇是萧县丁里镇郭庄村电子商务服务站负责人,他收购附近乡镇的农产品,再通过电商渠道卖出去,今年产值已达500多万元,带动了周边6个乡镇的贫困户增收致富。“返乡做电商第5个年头了,今年仅梨子,已经卖了1万多单、七八万斤。”10月20日下午,李令奇的服务站门口,一辆白色快递车格外醒目,村民们正忙着搬运打包好的快递盒,“石榴、桃子、苹果、杏子等等,一年四季我们这边都有好水果,网上卖”。

  不少贫困地区,虽山深路远,但水清土沃,好山好水养出的好产品,扒拉着手指头都数不过来。这些农产品,怎么才能卖出好价钱?萧县给出了响亮的答案:网上卖!

  “以前,收购商来收,梨子几毛钱一斤,现在,家门口电商收购,套袋梨卖1块5毛钱一斤。一年下来,能多卖2000多块钱咧。”见到杨楼镇刘庄村的朱民英老人时,她的女儿怯生生地紧靠在她的背后,前年脱贫的朱民英告诉记者,“孩子从喂奶开始就这样了,精神有问题;老伴尿毒症,前几年走了,家里就娘俩住,几十年了,熬过来了。现在政府给俺修好了房子,还给俺安排了公益性岗位,俺自己还能种些梨子,服务站的人教我套袋,梨子好吃、不愁卖,也能卖上价格,日子越过越好。”

  思想一通眼界宽,电商带动下,大家发现祖祖辈辈劳作的土地有着巨大的潜力。“养了一辈子的羊,没想过还能在网上卖羊。自从村里有了电商驿站,俺的白山羊卖得可好了,每公斤比市场价高出2元。”萧县白土镇张村的脱贫户杨怀仁笑着说。“我们与贫困户签订合同,收购他们养的羊,再通过网络将羊肉等农产品卖出去,去年站点的销售额1000多万元。”白土镇张村电商服务站站长冯朝辉介绍,站点带动了200多户贫困户增收,户均增收3000多元。

  萧县白山羊养殖至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是萧县的传统产业、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2017年,白土镇抓住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的契机,在张村建起了村级电商扶贫服务站,同时注册了“萧县徽盛肉制品有限公司”,在微信和电商平台上销售山羊肉、羊肉包子以及各种土特产,客户遍及全国各地。

  一根网线、几部手机,打通贫困地区农产品“出村路”,让好果子飞出了小山村,成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新农具”。去年,萧县网络销售额达43.1亿元;今年截至9月网络销售额达29亿元,同比增长26%,有效带动数千贫困户就近就业、增收脱贫。

  “家门口有电商企业,我既可以照顾家人、种地,还能到这里打零工”

  一份劳力、两份收入,电商铺设就业“灵活路”

  “王佰军,记者来采访你了。”10月19日,见到萧县刘套镇徐安村的王佰军时,他正忙着给桃树剪枝,听到有人喊他,忙伸了个头出来,一脸黝黑,乐呵呵地一笑,牙齿格外洁白。

  42岁的老王还没说媳妇。“穷啊,要不,怎么到了这个年纪还没说媳妇呢。”王佰军不是不勤快,只是上头两个哥哥都没有劳动力,2014年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前,父母在的时候,我就去新疆那边打工。前几年,父母走了,我得回来照顾哥哥们。”王佰军说,本想着回家种地,只能勉强养活两个哥哥,没想到家门口有企业招工,干活时间灵活,两头兼顾。“我今天早上5点多就到桃园来了,一年下来,光打零工能赚三四万块钱。现在脱了贫,俺还想脱单。”

  “勤快干,保管你能说上媳妇。”刘光战调侃道。刘光战就是这桃园基地的负责人,远近十里八村的名人,刘套镇赵庄村电商服务站的站长,还是桃丰合作社的负责人。“我们这里是全国有名的桃树种植基地,依托合作社,注册了‘桃神’商标,主要网上销售桃树木苗、鲜桃、桃木工艺品、桃罐头等。”刘光战说,2019年以来网络销售额达317万元,带动贫困户172人,户均增收2034元。

  “我直播卖过芦笋,供不应求呢!”安徽永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位于萧县马井镇曲里铺村,公司总经理赵鹏告诉记者,2018年,他和父亲一起返乡创业,建立芦笋基地,面积逐步扩大,效益也不断提升,2018年亩均收益7000元左右,2019年达到1.5万元,今年进入盛产期后亩均效益在2.5万元左右。

  赵鹏说:“我们带动贫困户增收,一方面给出的土地流转价格,比一般流转价格每亩高200元左右;另一方面,吸收五六十位贫困户在基地打

  零工,每天基本工资60元,加班费另算。”

  下一步如何带动地方走上乡村振兴之路呢?记者问。“依托‘公司+基地’,我们免费为群众提供技术服务,支持贫困户创业致富,目前已带动本镇吴瓦房、麻堤口、许破楼等周边5个村发展芦笋产业,带动周边9个乡镇发展芦笋种植面积500余亩。今后还将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品质,促进乡亲致富、村集体增收。”赵鹏显得颇有信心。

  萧县商务局局长孙华峰表示,积极引导推广“电商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充分发挥电商服务网点扶贫功能,促进农产品网络销售。如今,越来越多萧县人,端上了“铁饭碗”,有了稳定的工作收入,实现了真脱贫、脱真贫。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脱贫,要培育发展的后劲”

  一人带动、万人行动,筑牢百姓“致富路”

  在白土镇张村,有一块近200亩的洼地,一直没有人愿意承包。如今,这里成了萧县白土镇张村现代农业示范园。阳光玫瑰、夏黑、醉金香……各种各样的葡萄在大棚内肆意生长。

  村民郑进在示范园里务工,“我左腿残疾,父母年纪也大了,没法子出去打工。这里的工作强度不大,我干得了。那边就是我管理的22个棚子”。

  听到记者问一年能赚多少钱?今年50岁的老郑笑了笑:“我们拿分红,和公司四六分,棚子里的葡萄结得好、卖得好、价格高,我们赚得就多。今年估计能分个3万多块钱。家里还有2亩地,一部分种梨树,一部分种小麦,我也能顾得上,七七八八加起来,一年能有四万多块钱进口袋。我现在脱贫了,生活上吃喝不愁,日子也更有了盼头。等技术学得更扎实了,我要自己种葡萄。”

  彻底摘下贫困的帽子,有岗位还不够,要推动就业扶贫从“输血”到“造血”全面升级,让困难群众脱贫的步子迈得更实更稳。

  “我们与省农科院进行合作,他们的专家经常来示范园指导,在这里干活的贫困户,不能只是简单地打零工,还要学技术,有了一技之长,才能提振精气神,增收拔穷根。”张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李勇告诉记者,“为了将葡萄卖得更好,我们开拓了网上销售渠道,与顺丰快递对接,葡萄等农产品24小时可抵达江浙沪地区。我们负责电商的扶贫专干,也在村里组织了培训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把舞台搭好,最终唱戏的人还是村里人。脱贫,要培育发展的后劲。”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郭庄村的李令奇曾在合肥市的一家快递公司任高管,前几年返乡创业;曲里铺村的赵鹏父子,曾经在上海打拼了一番天地;张村的李勇是省人大常委会机关的驻村扶贫干部……头雁领飞,群雁齐追。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有驻村“第一书记”、村两委班子的勤勉工作,也要有致富带头人、广大农民的艰辛奋斗。

  萧县县委常委、县政府党组成员胡永乐表示,将继续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打造“五彩”扶贫产业品牌,不断扩大优质水果品牌效应,持续推广“电商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你种我销、你养我卖”电商扶贫模式,让群众在农村电商发展中受益,实现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过段时间,农科院的专家还要来村里,我还要跟在后面学呢。”郑进跟着记者走出大棚,远处的冬小麦已经发出嫩芽,绿油油的,充满生机。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

综合值班电话

综合值班电话

综合
值班电话

农机安全举报电话

农机安全举报电话

农机安全
举报电话

智能问答

智能问答

无锡普法

无锡普法

返回顶部